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热烈庆祝建党100周年
庆祝建党100周年│“团团学党史 三行情诗献给党”
信息来源:党群工作部 | 发布时间:2021-05-19 09:00:29

  共青团作为党缔造和领导的青年政治组织,党史的学习教育能为发挥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提供重大力量,为团员思想武装和团的思想建设提供理论基石,为深化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提供重大契机。

  荆州水务集团的团团们将党史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深刻地感悟了党的奋斗历程、初心使命和伟大精神。继上一期“水务团团 党史问答”后,团团们针对党史故事的学习,举办了“三行情诗献给党”的活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们的“情诗”吧!

不同的党史故事 同样的对党深情
 

  三行情诗1:

勇气和智慧是你的力量,革命是你的信仰

为人民奉献一切,在苦难中迸发辉煌

我爱你淬炼成红色青春,踏上党的百年新征程

  对应党史:毛泽东“脚踏两省地、四元定乾坤”的故事
 

  三行情诗2:

我听过许多甜蜜的话语,但这一句够甜够甜的了

却只有真正的共产党人,才能品味得到

我愿在回望你的梦中,去感悟墨汁为什么那样甜

  对应党史:陈望道吃粽子蘸墨汁当红糖
 

  三行情诗3:

用生命诠释爱国主义情怀

为关键技术走在世界前列

让红色基因流淌,为国献芳华

  对应党史:“两弹一星”
 

  三行情诗4:

《热血日报》上“哪有公理,只有热血”

凝聚了斗争的巨大威力

而今,我们为中国梦接力奔跑!

  对应党史:五卅运动
 

  三行情诗5:

昨日峰火连九州

今朝同梦并春秋

余生为党献清流

  对应党史:第一次国共合作
 

  三行情诗6:

8天11份文件

诞生了立党之本和最高行为规范

从此,那日月星辰的光都是家国情深的爱

  对应党史:《党章》的诞生
 

  三行情诗7:

提笔是你走出国门的前瞻视野

落笔是你对内改革的战略思考

喜你乘时代之势好,慕你布发展之局高

  对应党史:改革开放
 

 附党史故事:

01“四元定乾坤”

  1927年秋,毛泽东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在湘赣边界发动秋收起义,攻打长沙市。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计划在9月9日举行。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的张家坊召开军事会议后,便由中共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护送,直奔铜鼓县城。

  然而,就在他们由浏阳进入江西铜鼓,到达边界的一个小山村时,被一伙和国民党通气的团防队员抓住并扣留。当时,敌人怀疑他是共产党员,就把他押往铜鼓县城执行枪决。当走到铜鼓一个叫排埠的小山村时,毛泽东急中生智,从衣袋里拿出两块银圆,对他身边的团防队员说:“老总,我是一个小生意人,这里有点小意思给兄弟打点酒喝。”那团防队员见到毛泽东手中的银圆,就用眼睛示意毛泽东可以往旁边的山上跑。毛泽东明白了那团丁的意图,把银圆往团丁手里一放,便拔腿往山上跑去。

  1936年,毛泽东到延安时曾亲口对美国记者斯诺叙述了这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我跑到一个高地,下面是一个水塘,周围长了很高的草,我在那里躲到太阳落山。士兵们追捕我,还强迫一些农民帮助他们搜寻。有好多次他们走得很近,有一两次我几乎可以碰到他们。虽然有五六次我已经放弃希望,觉得我一定会再被抓到,可是我还是没有被发现。最后,天黑了,他们放弃了搜寻。我马上翻山越岭,连夜赶路。我没有鞋,我的脚损伤得很厉害。路上我遇到一个农民,他同我交了朋友,给我地方住,又领我到了下一乡。我身边有七块钱,买了一双鞋、一把伞和一些吃的。”当毛泽东最后安全地走到农民赤卫队那里的时候,口袋里只剩下两个铜板。

  直到毛泽东上了井冈山以后,才派人找当地地下党,打听到这个打柴人的名字是陈帷德。后来毛泽东曾给他写过一封信,称其为“救命恩人”。江西省铜鼓县也成为伟人“脚踏两省地、四元定乾坤”逢凶化吉的福地。
 

02 陈望道吃粽子

  陈望道,原名陈参一,浙江义乌人。他出生于农民家庭,曾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文学、哲学、法律等,并攻读马克思主义书籍。回到国内,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后负责《新青年》的编辑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复旦大学校长、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还曾担任《辞海》总主编。

  1919年,五四运动刚爆发,陈望道便从日本回国,积极投身于新文化运动,热情宣传马克思主义。他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并参与社会主义青年团筹建工作。1920年2月,陈望道以回乡过春节的名义,在“柴房书屋”里受命翻译《共产党宣言》。当时,李大钊、陈独秀读到此书英文版后大加赞叹,认为应当尽快将其译成中文。后经邵力子推荐,陈望道荣当此任。

  陈望道的故乡义乌西分水塘,是一个不大的村庄。村前有一个水塘,水塘径流两路,西北一路注入浦江县,东南一路汇入义乌城。陈望道的故宅是一间低矮的砖瓦平房,坐落于路边低洼处。在老宅的柴房里,陈望道动手打扫了一下,又端来两条长板凳,横放上一块铺板,权充书桌;又在泥地上垫几捆稻草,当作凳子……这真是一个因陋就简的“书屋”。

  入夜,他点亮一盏昏黄的油灯,着手翻译《共产党宣言》。二月正值隆冬,阵阵寒流不断袭入“书屋”,冻得人手脚发麻。陈望道就请母亲灌了个“汤婆子”。恩格斯曾说过:“翻译《共产党宣言》是异常困难的。”确实如此,陈望道当时既缺乏必要的工具书,又少有参考资料,其艰难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在“柴房书屋”里,烟、茶比往日多费了好几倍。陈望道有个习惯,每抽完一支烟,总要用小壶倒一点茶,洗一下手指头。为抓紧时间,他一日三餐都是老母亲递送过来的。一次,母亲见陈望道累瘦了,特意裹了糯米粽子并加一碟红糖端进来,反复叮嘱趁热吃。隔了一会儿,母亲在外面问:“红糖够不够?”他随口回答:“够甜的了。”后来,母亲收拾碗筷时,竟看到儿子满嘴都是墨汁,碟中的红糖却一点没动。原来他翻译入迷,竟蘸着墨汁吃完了粽子。母子俩不禁相对大笑。

  

03“两弹一星”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严峻的国际局势。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曾叫嚣:“如果不能安排停战,美国将不再承担不使用核武器的责任。”同时,美国还同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务条约》,提出假如台湾海峡安全受到威胁,他们有权使用原子弹。美国的核讹诈政策,引起世界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反对。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听取李四光、刘杰、钱三强关于铀矿资源和核科学技术的情况汇报,研究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的问题。毛泽东指出,这件事总是要抓的,现在到时候了,该抓了。这次会议果断决定中国也要搞原子弹,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同年6月,成立了由陈云、聂荣臻、薄一波组成的中央三人小组,负责指导原子能事业的发展工作。1956年,中央在制定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第一个远景规划中,原子能和导弹的研制正式提到日程。4月,周恩来主持中央军委会议,听取钱学森关于发展导弹技术的规划设想。会后,成立了以聂荣臻为主任的航空工业委员会,负责导弹事业的发展。10月成立了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11月成立第三机械工业部,具体负责原子能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1958年,我国科学家提出研制人造地球卫星的建议。中央决定以中国科学院为主组建专门的研究、设计机构,拨出专款,研制人造地球卫星。我国研制原子弹、导弹,一开始曾得到苏联技术援助。随着中苏关系的紧张和恶化,1960年苏联单方面撕毁合同、撤走专家。毛泽东明确指示,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不能放松或下马。聂荣臻坚持认为,我们必须搞出原子弹、以原子弹为标志的尖端武器,以便在我国遭受敌人核武器袭击时,有起码的还击手段。

  经过全国26个部委、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000多个单位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又试验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4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1960年,我国第一枚探空火箭和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我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04 五卅运动

  1925年5月15日,上海内外棉七厂的目本资本家枪杀工人代表、共产党员顾正红,打伤工人10多人。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上海工人、学生和广大民众极大愤怒。中共中央决定发动群众在租界举行反帝示威活动。5月30日,上海工人和学生举行街头宣传和示威游行,租界的英国巡捕在南京路上突然开枪,打死13人,伤者不计其数,制造了震惊全国的五卅惨案。此后几天,在上海和其他地方又连续发生英、日等国军警枪杀中国人的事件。

  帝国主义的屠杀,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瞿秋白、蔡和森、李立三、刘少奇和刘华等组成行动委员会,组织全上海民众罢工、罢市、罢课,抗议帝国主义屠杀中国人民。

  从6月1日起,上海全市开始了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总罢工、总罢课、总罢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下,五卅运动的狂飙迅速席卷全国,从工人发展到社会各阶层,全国约有1700万人直接参加了运动,形成了全国规模的反帝怒潮和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反帝斗争。

  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中华民族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大提高了中国人民觉悟,揭开了大革命高潮的序幕。

  

05 第一次国共合作

  1921—1922年,在经历了陈炯明叛变与事业受挫后,孙中山急需外力相助。中国共产党作为五四运动之后成长起来的一支新生政治力量,其蓬勃向上的活力是国民党所缺乏的。于是,孙中山开始积极同共产党人建立联系。

  而在京汉铁路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意识到: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因此,中国共产党决定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对国共合作的方针办法作出正式决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三大以后,国共合作的步伐大大加快。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出席开幕式的代表165人中,有20余位共产党员。大会否决了国民党右派分子提出的反对共产党员“跨党”的提案,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国民党一大在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革命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06《党章》的诞生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第一部党章诞生于上海辅德里625号。

  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的篇章。

  1922年,中共二大又在这里的辅德里625号召开,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制定了第一部党章,该章程共有六章29条,详细规定了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等也都作出具体的规定。它的诞生,标志着党的创建工作的最终完成,党的事业由此走向更广阔的新天地。

  

07 改革开放

  1979年7月15日,中央正式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迈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脚步,对外开放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南方谈话发布中国改革进入了新的阶段。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宣布新时期最鲜明特点是改革开放,中国改革进入新的改革时期。2013年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新时期。深化改革开放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之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通讯员:胡靖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