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工艺苑
读史明智 鉴往知来
信息来源:鼎鑫源工程公司 | 发布时间:2024-04-26 16:38:32

  在上学的时候,你是否会觉得历史课枯燥无味,书本上的人物和他的故事再传奇,对我而言也只是必须死记硬背下来的知识点。如果你和我有一样的想法,那请一定要读读《为什么是中国》,千万别觉得这本红色书籍就是生硬枯燥的、高歌伟绩的,恰恰相反,整本书用大量史料,客观理性地阐述了中国从百年沧桑到民族复兴的辉煌历程,从古贯今、脉络清晰、深入浅出、知识点爆满,让人读起来一气呵成,毫不费力,摆脱了讲述历史的枯燥与乏味,极具吸引力,比历史书精彩一百倍,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品读!

  本书的作者是有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军衔、原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金教授除了授课外,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一南军事论坛》主持人,在央视综艺《一堂好课》中也有金教授的演讲。

  “为什么是中国”既是书名,也是贯穿整本书的问题:为什么在1840-1949的100年里,我们曾像一头沉沉睡去的雄狮?为什么在1949-2049的100年间,睡狮缓缓苏醒,锋芒出鞘,在腥风血雨里再创辉煌?中国200年近现代史,充满了悲凉、传奇和热血!书本中一页页波涛汹涌的文字,回顾了共产党人经历的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一次又一次的破茧成蝶。

  这部著作分为8个章节,从“散沙—变局—星火—重生—醒狮—利益—制胜—大势”八个篇章引导读者步步深入,金一南教授以“散沙”为始,剖析近现代初期山河破碎的根源;以“变局”为眼,回顾日渐清醒的中华民族的挣扎与徘徊;以“星火”为喻,阐释共产党员人的伟大自觉;以“国家利益”为锚,勾画中国崛起的博弈较量;以“当下”为心,细数改革与强军的挑战与机遇。全书没有教条的解读,没有枯燥的语言,而是用一个个跌宕起伏的真实故事、一组组惊天动地的数据资料,展现了一件件震撼人心的历史事件和一位位鲜活悲壮的传奇人物,文中并没有一味高歌颂扬胜利与进步,也实事求是指出过程中犯的错误,加之适当的评论与总结,使读者进一步了解了那段苦难的岁月、辉煌的历程。在感慨中华民族从苦难中挣脱取胜的艰难不易和感悟无数仁人志士的大无畏精神中,看到中国逐渐强大的历史根源,使得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不再是高屋建瓴,而且扎扎实实融入骨血!

分享几个书中的有记忆点的片段:

  ①“四万万中国人,一盘散沙”的具象化:当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居然是因为当地居民的通风报信。包围皇宫后,民众帮着联军填平壕沟,架设扶梯,这一幕幕让人心寒又无奈。在百姓看来,洋人不过是在跟皇帝打仗,败了是皇帝的事,与我何干?因此严复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自秦以来,无所谓天下也,无所谓国也,皆家而已。彼时没有国家观念的四万万中国人,不过一盘散沙。

  ②历史书上说北洋水师实力薄弱,但作为晚清政府斥巨资组建的北洋海军,从硬件上来说在装甲和火炮口径上一直保持优势,从软件上看参考了西方列强的海军规制,这是近代中国史上海洋实力最接近西方列强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实际上日本甚至做好了甲午海战失败后,清军登陆日本本土作战的最坏打算。但北洋水师实际上腐败严重,军纪涣散。连在历史书中被认为是“落寞英雄”,生不逢时的丁汝昌、刘步蟾,其实是欺上瞒下,酗酒聚赌之辈。

  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比如,鲁迅的弟弟是大汉奸;比如我们知道清政府的没落,但实际道光、咸丰、光绪皇帝包括慈禧太后都有过特别勇猛的对外宣战;再比如中国共产党的发起者南陈北李,当时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时这俩人都没去开会,而参加一大会议的13个人里在后来有7个都出了政治问题;除以上外,作者写了很多我们在课本上看不到的局势和两面性,还有更多有趣的地方等着你们在书中发现。

心得: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思考的角度和方式都不同,那么对于一本书的观感就会有所不同。

1.借历史之答指明方向

  书中开篇的两句讲到:“我们曾是奴隶。否则不会有从1840年到1949年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从1949年到2050年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时代永远在变化,世界也永远在变化,面对当今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前路漫漫,唯有奋斗,我们更要传承好革命先烈当初面对困苦窘迫革命条件的热情,创造出新的辉煌。

2.勇于试错 突破舒适圈

  共产党人从星星之火开始唤醒国民、依靠人民到带领人民,摸着石头探索着脚下的路,一步一个脚印,通过探索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试错与革新,从稳扎稳打到快速腾飞,让中国重新站在了世界民族的前列,让人民再次挺直了腰杆。

  对于个人来说,既不能沉溺于暂时的成就就沾沾自喜故步自封,也不能因为走错而因噎废食蹑手蹑脚,迈出第一步勇敢去尝试是非常重要的,唯一的破局办法就是行动,行动是打败焦虑到唯一解药。不要总是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走出去,去接触新的人,新的环境,多少都会有收获的。

3.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在的中国人不再是一盘散沙,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接续前辈的理想和道路继续奋斗,把生命融入国家民族浩浩荡荡的历史进程中。发自内心的身份认同,结合实际的艰苦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服务更多人。

总结:

  读史明智,鉴往知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出发不忘来时的路,这就是我们今天读史的意义。以上就是在本次图书会活动中第三小组的读书分享,我们将这本《为什么是中国》推荐给大家,无论你是喜欢战争年代,还是怀念新中国成立,抑或是改革开放的蓬勃发展,在这本书中你都能回顾沉沦、看到复兴,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代代中国人铸就的中华之魂吧!借用一首诗来结尾:

  你要写中国,就不能只写中国;

  要写屈辱,要写刚强;

  写百年沉沦,痛惜星火渺茫;

  写马列主义远渡重洋,破晓微光;

  写民族脊梁;写青春飞扬;

  写熊熊烈火也无法吞没的信念和理想;

  写一个民族的觉醒与拓荒;

  写筚路蓝缕,赤旗傲立复苏的东方;

  再写薪火相传,初心启迪不渝的朝向;

  最后落笔合卷,

  致敬岁月中鲜血凝结的信仰,

  指引新时代我辈扬帆起航。

  (通讯员:陈欣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