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它源自于一个普通却又不平凡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水务如何以水之名,行善之实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名叫陈胡悦的给排水设计师,她的身影虽不显赫,却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篇章。
故事的背景是一片曾经辉煌的染料化工厂宿舍区,如今,那些曾经轰鸣的机器已归于寂静,留下的只有斑驳的墙体和一群仿佛被时代抛弃的老人们。他们的生活,如同那日渐老化的水管,充满了裂痕与漏损。一个老旧的总水表,记录着他们的日常用水量,但因为管道的老化破损,总表与各户分表之间的差额日益扩大,仿佛一道无形的鸿沟,横亘在他们与幸福生活之间。
面对这样的困境,陈工没有选择视而不见,她选择了走进这片被遗忘的角落,用心聆听每一位老人的诉说。她的脚步,轻盈而坚定,她的眼神,温柔而坚毅。她看到的,不仅是锈迹斑斑的水管,更是一个个渴望改变的眼神,一个个承载着岁月痕迹的故事。
一位奶奶握着陈工的手,述说着家庭的困难,老公癌症住院,孩子们远在外省务工,为了省钱去看病,奶奶只能一直坚守在这片城市的角落里。陈工的心被深深触动了,她决定,要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这些老人带去一线希望。她像一位细心的医生,对这片区域的供水系统进行了全面的“体检”,每一次踏勘,都是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她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水表位置,都蕴含着对居民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关怀。在她的努力下,改造费用从最初的六万元,奇迹般地压缩到了三万元,这意味着每户居民都能省下一笔不小的开支。对于他们而言,这笔钱不仅仅是数字的减少,更是生活质量的提升,是对未来的一份期许。
终于,当新的水表安装完成,清澈的自来水如甘泉般涌入每家每户时,老人们的脸上绽放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们紧紧握住陈工的手,言语间充满了感激与敬意。那一刻,陈工的眼眶湿润了,她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已经超越了职业的范畴,成为了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社会的回馈。
这个故事,是中国水务“以水为本,达善社会”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它告诉我们,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僻的乡村,无论面对的是技术的挑战,还是民生的疾苦,荆水人都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实际行动去践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水务的品牌力量,感受到了“中国水务·情润万家”的服务理念,见证了“上善若水映党徽”的党建风采。这是荆水人团结一心、拼搏进取的生动写照,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
让我们铭记这份责任,传承这份精神,继续在发展的道路上,用新质生产力释放品牌新势能,用真情服务润泽每一个角落,让中国水务的品牌故事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谢谢大家!
(通讯员: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