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17年在公司入职的,到如今已经快七个年头了,这七年间,参与了好几个水厂和加压站项目,所以,对于工程一线的管理制度和工作钻研这一块呢,也就有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这几年给我最大的感受和区别,就是基层的管理越来越规范,员工的全能性和主观能动性越来越明显、突出,相对应的,公司项目的效益和效率也是越来越高。
在我参与纪南水厂建设的时候,是18年开始动工的围墙,直到21年才完成厂区施工,而在参与公安水厂建设的时候,则是22年动工的围墙,24年也就是今年就完成厂区施工了。同时还有一个对比,以前我们做项目,项目部人员有8、9个人,而现在我们做项目只要3、4个人,并且刚刚完工的公安水厂相对来说是外地施工,对于市场环境、材料行情、各部门关系都算得上是两眼一抹黑。
当然,这也有很多客观因素在里面,比如纪南水厂建设的时候正赶上疫情大爆发,比如18年那会是公司隔了十几年没做过水厂项目、有很多管理方法制度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这些摸出来的石头也确实为后来的项目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那么这其中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是以前工作的时候上班偷懒厉害嘛?还是以前项目部员工不干事、不作为呢?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说,都不是。
而这个原因就是,员工职业能力的成长和公司制度的完善。
以前做项目,大家都是有点手生,新来的员工能做的事情很片面,土建的还在学习行业规范,工艺的还在对接设备型号,电气的还在算材料用量,并不能很好的联合起来,需要老师傅的教导,而这就会损耗时间和精力。
但是现在做项目,为什么3、4个人就能做完这么多事情,这就是由片面走到全面、表面走到精研、局部走到整体,很多以前要去查阅资料的技术要求,现在现场就能直接给出答案,以前一个单体工程施工需要好几个人配合,现在就2、3个人,少了几道协商环节,那自然就会更快。
当然,这其中职工的工作加深是不可避免的。我现在的这个项目经理,就是我本人很佩服的一个人,不用说什么周末和节假日了,就连平时的晚上时间都是默默在办公室里度过的,可以说除了吃饭和睡觉外,其他时间都能看到他在项目现场。
可以想象啊,白天骄阳似火,戴着个安全帽就上现场,穿梭在黝黑的工人中间,仅仅是站在模板上都有种呼吸急促的感觉,夏季的工地什么都是烫手的,如果你出门的时候拿的是一瓶常温水,等回到办公室的时候,就是一瓶温热水了,一点都没夸张。我们那时候出门,兜里装的都是藿香正气液。
到了夜晚,就有两种情况了,一种是基坑施工,这种就只有轮流值班,这可不是他守上半夜我守下半夜,一般多是两天一夜,然后休息一晚上;第二种情况就是基坑完工了,夜晚的工地漆黑寂静,只有办公室的灯是常亮的,那个时候我们就能梳理最近的工作进展和问题,每天晚饭后,我们都会坐在一起,一个一个说工作计划和明天安排,陪伴的只有窗外的微弱星光和虫鸣。我们就是这样度过了两年的日日夜夜。
再说另一个电气施工员,也是年轻小伙子,95年的,今年年初的时候才结的婚,基本上项目上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和电挂钩都是他去做的,小到工地下雨抽水,大到水泵电机变更型号、高低压线缆优化尺寸,这个项目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他的专业、奉献和牺牲,刮风了他就顶着风沙去接线,下雨了他就披上雨衣去巡查,留给我的永远只有背影。不说远了,就是今年上半年,结婚了半年也只休息了1、2天。每次我们闲聊的时候,聊到工作他就是滔滔不绝,很有兴致,但我们从来不聊生活,因为工作就已经是生活了。
公司的发展基础还是依赖于每个员工的个人能力成长和主观能动性,而员工的能力成长和发挥也离不开公司所提供的平台和机会,我相信这种互利互惠的模式,一定能帮助公司和员工都走到更远、做到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