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这部描写“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的长篇小说——《人世间》,在悲欢离合中书写情怀和热望,于人间烟火处彰显道义和担当。这部现实主义题材小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梁晓声生在黑龙江,长在黑土地,对这片土地上的人与事更是洞若观火。他深深地体会到,一撇一捺在皑皑白雪上支棱起来的那一刻,难免会粘着淤泥和煤渣。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人是渺小的;在积毁销骨的责难中,人是脆弱的,世间的人正因为不完美,才鲜活;人间的事正因为不易做,才真实。
小说以中国北方城市里一个平民社区“光字片”周家三兄妹的生活轨迹为故事脉络,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描写了中国社会的巨大变迁和百姓生活的跌宕起伏。
“这些小人物,即使在动荡的年代,却始终如一保持着善良的底色。”但是再苦再累也要往前奔,往前走。底气来自人的坚韧和善良,来自终究会抵达的自信。你我皆平凡,在设计工作岗位上,一日又一日重复着,而日子啊,就在这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悄然流逝,何谓体现一名基层员工的价值,把基础工作做完是义务,把基础工作做好是能力,把基础工作做精彩则是一种追求!既然做了,就要做好、就要做到位,就要无愧于心,虽然普通,却身体力行地彰显了平凡的厚重。路为脚所踏,史为人所书。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也正是万万千千这样的普通人,用自己的温柔敦厚推动了历史的前行。
人世间的容貌和书的封皮一样,阴沉的棕褐色大地。然而这方土地中总能刨出种子,冒出新芽。勤劳善良的勇敢者们所愿总会实现。若不实现,也不枉走一遭,这便是人世间的模样。
这人世间的沉浮,更能够历练金子般的真心,我们无须成为大家认为的成功的人,而是要成为无愧于自己的人,愿我们像种子一样,一生向阳!
(通讯员:周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