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职工艺苑
行循自然 “苦”中成长 ——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有感
信息来源:荆州市水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 发布时间:2022-04-24 16:59:58

  谷雨之时,暮春之际。在青年读书活动开展的四月,第二小组学习研读了《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此书共有25篇访谈实录,讲述了1983年12月至2019年7月间,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厦门、宁德、福州、浙江、上海和到中央工作以来与大学生们交往交流交心的故事,真实记录了他对青年特别是大学生始终如一的关注关心关爱,深刻表现了总书记的历史担当、人民情怀和高瞻远瞩。

  此书的受众群体不限于大学生们,而对于广大的青年员工们,它依然是工作学习成长生活的首选指导书。虽距大学毕业近三年,我通过学习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仍然收获感想颇多。在这本书中,习主席的金句频出,颇受读者喜爱。来自习主席对新时代青年们“发乎内心、出自本色”的关心与关注,激励着青年们勇往直前,勇担使命,发愤图强,积极上进。在此,我向大家分享我阅读此书的一点感想心得。

  一、志存高远 行循自然

  在第三章中,1985年冬天,正在厦门大学读书的张宏樑同学因一封信结识了时任厦门市委常委、副市长习近平,经常得到习近平同志的指导与帮助。在毕业之时,张宏樑对自己的毕业留言是“沉下去,绝不沉沦;浮上来,更不轻浮。请让自然规律做我们的动力吧,用我们的年轻做最大的资本”,习近平看到后给他写了八个字“志存高远 行循自然”。让他要好好体会,立志的同时,也要务实、要实干。在第25章,时值2019年,习总书记看望内蒙古大学留校学生,再次将“志存高远 行循自然”寄语给青年大学生们,跨越34年的时光,寄语不同时代的青年,我相信这便是青年成长的人生箴言与信条。年轻是我们前行的资本,不要畏惧前方艰苦困难,应越战越勇,这是青年们应有的精神风貌。同时在前行时也要遵循自然规律,脚踏实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事件中,通过不断地实践,吸取经验,总结规律,再学习,再实践,再进步。事物的发展本是一个螺旋式的过程,行循自然便是青年在创新推进时遇到困难的解决方法,是青年前行的智慧方针。遵循事物客观发展规律,随着时光的流逝,前辈们会退下前线,我们便成了社会、国家的中流砥柱,要学会承上启下,勇于担当,扛起社会繁荣、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大旗,那时候便又有一批青年们在茁壮成长着。

  二、“苦”中作乐 “苦”中成长

  要敢于吃苦,这是习总书记在书中给青年大学生们寄语中反复强调的。“志存高远”是青年永怀理想、砥砺前行的动力,“行循自然”是青年面对挑战的策略,那“敢于吃苦”便是青年工作学习生活应有的态度。我们不仅要在思想上认识到“吃苦”带给我们的益处,更要将“吃苦”落实到工作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吃得了学习的苦,尝得付出的甜。我相信在座的大家,在工作时任然不会忘记学习给自己充电。工作忙碌的时候,也会挤时间去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应勤学笃行,厚积薄发,不断地提升,不断地进步;吃得了心灵的苦,尝得磨炼的甜。在遇到困难险阻或是屡经失败挫折时,我们要坚信自己能吃苦,把这些难捱的事情当做成长的磨炼石。在此我要分享书中提到的扎根西藏的米玛次仁的一句话“因为你有了那段经历,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便会内心沉淀,做事情也会更加成熟,考虑事情也会更加周全”。越是保持乐观向上,就越是有信仰,内心便会强大起来,这样的你再遇到困难时便能做到临危不惧、安然自若。

  志存高远,行循自然,“苦”中作乐,“苦”中成长。我分享的就是这些。我推荐大家去反复的研读《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特别是你屡经挫折或是一蹶不振的时候,特别是你感到普普通通没有所作为的时候,或是你觉得自己已经满足现有水平的时候,去看看吧,不同时段,你会有不同的感想与收获。

  (通讯员:周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