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品牌建设
城市夜行人 管网守护者
信息来源:管网部 | 发布时间:2023-08-08 10:21:37

       当白日的暄嚣归于沉静,城市开始进入梦乡,有这样一群人却开始出动,为城市供水管网听诊、号脉,默默守护城市用水,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
       荆州水务集团管网部就有一群为供水管网“听诊号脉”的测漏人,别看他们仅有5个人,却担负着常住人口近110万人供水区域的管网巡查测漏工作。四月的春日,乍暖还寒,城市渐渐沉寂,夜风送来阵阵寒凉。凌晨时分,测漏班长陈杰带着队员陈勇、李杰已熟练地做好准备,整装出发,蓝色工作服外套一件反光马甲,手里各执一个手电筒,一根长约2.3米的听漏棒、一台检测仪、一根带有弯钩和把手的铁棒,这是他们的测漏标配。白日喧嚣的街市会给测漏听音工作带来影响,测漏人员克服安全风险系数高、工作视线不好等困难,尽量选择夜间作业。
       按照巡查测漏计划,今晚的巡查地段是荆州古城南门片区,驱车10几分钟后便到达目的地后,他们开始了今夜的“脚程”。此刻寂静的街道上他们的手电光在黑夜中探寻。地下的供水管网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延伸扎根,就象人体的“血管”一样,测漏员就是这些血管的听诊师,不仅要听诊主干道上的大动脉,深街小巷的毛细血管也不能放过,看看哪里有隐藏的漏点。诊断的过程,全凭他们一步一步徒步行走完成。
       测漏是否精准有效,全凭测漏员的毅力和决心,城区那么大,管网那么长,只要有了明确的计划,他们划分片区按计划走,就不会有一处遗漏,只要能多找出一个漏点,就为降低管网漏失率出了一份力,这辛苦就算没有白费。巡到一处小巷口,陈杰拿着手电筒从窨井盖上的小孔向井下照了照,熟练地用铁棒掀起了井盖。这是一个主管阀井,井下一根稍粗的水管上连接了一根细管,直通住户家。他将听漏棒放下井,一头抵在井下的水管上,蹲下去,耳朵贴近听漏棒顶端莲蓬一样的“耳机”上。 “底下有声音!”随后他把听漏棒递给身边的陈勇,“你也听听看。”紧接着他又走向十多米远的另一个窨井盖,打开,继续听诊。这一回,井底的“呜呜”声比刚才听到的声音微弱了许多。为了进一步确定是漏水声还是过水声,他拿出检测仪,把仪器背在胸前,戴上耳机,右手拿着一个秤砣大小的传感器,在两口窨井间,走一步,用传感器往地上点一下,以捕捉漏水声。传感器从地上收集到声波后,传递到检测仪上,检测仪计算出管网中的水流速度峰值。“判断是否有漏点,主要看数值变化大不大。”他说,如果数值突然变化很大,就说明有异常。又来回走了一遍后,陈杰确定是漏水声,并找到了疑似漏水点,他取出做记号的工具,在漏点处画上标识,便于维修的工作人员快速找到漏水点。此时,陈杰面带倦容的脸才露出微笑。最终,在南门老城区,找到三个漏水可疑点,定位一个漏水点。时针转向清晨5点,路上的行人和车辆渐渐多起来,安静了一夜的城市苏醒了,陈杰他们的巡检测漏工作告一段落。
       管网测漏看是简单的“听”、“探”、“查”……,但真正掌握这项技术,能分辨出漏水声还是过水声,从各种声音的微弱变化查找到自来水管的不同“病因”,没有三五年时间不行。测漏人员对供水管线、井坑进行研判及拉网式测漏,一步一步查找漏水点,不落下每一处井室,最终精准确定漏水点位。很少有打开井盖就能发现漏水点的情况发生,很多时候都是能听到漏水声,却看不到漏水点,还需要借助测漏仪器。 测漏员通过将声音进行数据分析,考虑不同材质的自来水管,加上裂缝与孔漏的不同,回填的情况不同,每种管道的漏水声都不一样,这些都需要靠经验去判断。他们有自己总结的经验,到底是水管裂缝的声音还是管道接口松动或是水管爆裂,基本上可以听个八九不离十。
       在“测漏者”的世界里,城市供水管道每一处的流水声,都有一段故事,每一段管道上方,都有他们的足迹,探测的每一处漏点,都是为节约水资源在做贡献。他们在黑夜里静静倾听着城市的“脉搏”,默默地护卫着城市的“血脉”。
(通讯员:甘明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