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工作任务艰巨,工作环境复杂,工作强度繁重……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冬天一身雪,夏天一身"盐";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他们是谁?他们就是荆州水务集团管网抢修队员。
这是一支能吃苦、能战斗、讲奉献的团队。疫情期间,正是他们不顾安危,坚守岗位,默默奋战在保障供水的最前沿;不计得失,迎难而上,牢牢守护着荆楚大地的生命线。
1月25日,大年初一,荆州市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指挥部决定重新利用原天发宾馆,建设荆州的"小汤山医院",要求12个小时内恢复场内废弃多年的供水系统。疫情当前,刻不容缓。抢修队员们二话不说立即出发,大家顶着严寒、冒着风雨、连续作战,陆续完成了沟槽开挖、管道铺设、水源连通,之后对宾馆内陈旧的用水设施进行维修、封堵,最后协助二次供水部门完成大楼整体加压设施的安装。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吃口盒饭,就这样人不卸甲、马不停蹄,从中午 11 点半一直忙碌到晚上 9 点,最终比原计划提前了 2 个小时,出色的完成了荆州"小汤山"供水建设任务。
1 月 30 日凌晨,沙市区长港路与江汉北路交汇处 DN600mm供水主管突然爆管,忙碌了一天的抢修员们顾不上休息,立即赶到抢修现场。因水管爆裂处地下公共设施复杂,为避免施工机械对天然气管道、通讯线缆、路灯电缆等设施造成损坏,大家选择了人工开挖作业,跳进冰冷刺骨的泥水中一干就是两个小时。随后大家彻夜抢修,于 30 日上午成功修复漏点并恢复供水。
“我们酒店的水压突然变小了,这里住着外地援助荆州的医护人员,请赶快帮忙解决。” 2 月 18 日,红门路先行集团酒店打来求助电话。接到电话后,抢修员们火速赶到酒店,并立即对酒店的供水设施展开排查。测漏员沈坚仔细对酒店每个房间进行检查、测试水压。宾馆内部未发现故障,沈坚又开始对庭院管线进行探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 5 小时的探漏摸排,沈坚终于找到了漏水点,随后经过抢修队员们维修,酒店供水压力马上恢复了正常。
3 月 1 日上午,位于沙市区豉湖路一处 DN800 供水主管突发爆管。该主管承担着城市东部大片区域的供水任务,如不能及时维修恢复,势必会给该片区用户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也将对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势造成不良的影响。大家深感责任重大,全力以赴的投入抢险工作中。公司领导更是多次亲临现场进行指导,调派人员、设备予以支援,协调相关单位为抢险工作扫清障碍。经过连续 12 个小时的奋力抢修,最终于 23 时恢复了通水。
疫情爆发以来,抢修员们都自觉做好个人防护,但由于劳动强度大,严实的口罩使呼吸变得困难,脱下厚重的防护服时,浑身已被汗水湿透。若遇大型抢修任务,他们甚至一连几天都回不了家。饿了就在工地上随便吃上几口,困了就倒在抢修车上眯上一会……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或许对供水抢修员来说,每一次抢修都只是一次很普通的任务,不足挂齿。但在疫情面前,他们毫不退缩,坚守自己的岗位,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抢修员对城市供水管网的忠诚守护,用自己的担当和奉献默默守护着城市供水的“生命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