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集团热点
以镜头记录影像,用文字传递能量 ——荆州水务集团抗击疫情保障供水事迹展播
信息来源: | 发布时间:2020-05-11 17:26:53

星星微茫,凝聚成光。在荆州水务集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奔波在生产、抢修、水质保障等供水一线,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记录每一个温馨时刻,定格每一个感人画面。他们以文聚力,以笔为援,用自己的方式助力战疫,抗鼎而行,他们就是荆州水务集团的宣传队员。


640.webp (15).jpg

李美星,荆州水务集团宣传编辑,从事摄影、撰稿、排版工作多年,有着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


疫情爆发后,她的爱人报名加入了荆州红十字会志愿者团队,每天早出晚归,非常辛苦。父亲年迈,身体欠佳,需要她照料;孩子尚小,远程学习,等待她辅导;日常起居,繁杂事务,全由她操作持劳。即便如此,她依然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投身到疫情期间的宣传工作中。人手不足她就主动请缨,没有通行证她就自行证明,缺少车辆她就选择步行。水厂车间、施工工地、抢修现场到处留下了她的足迹,夜深人静她还一个人在办公室里撰写报道、挑选图片、剪辑视频。在撰写《心中有光》宣传报道时,为了捕捉水厂坚守人员真实的工作场景,她从早上8点一直跟拍到第二天凌晨5点。冷了,就喝杯热茶暖暖身体;累了,就找个角落倚墙而坐。那一夜的彻夜不眠,同事们无不被她的执着感动。


640.webp.jpg


严瑾,一位90后小姑娘,性格活泼开朗,思维开阔活跃。疫情期间,为协助做好宣传工作,她不讲条件、不惧困难,多次赶赴现场跟拍采访。


2月24日,为了将荆水人敬业奉献的精神清晰完整的呈现出来,她随同水质检测人员一同踏上了水样采集的征途。一天的时间,辗转奔波到公安、松滋等4个县市,8座水厂。一路上,她时刻保持着昂扬的工作状态,从每个路口的车辆通行盘查,到每条街道的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再到每个水厂的取样过程,她都无一遗漏,生怕错过了每一个宝贵的画面。


就这样,一个来回历时10个半小时,行程350公里,严瑾拍了上百张图片、30余段视频,举着的设备的双手几乎不曾放下,哪怕是胳膊酸胀麻木。回到家中,已经是晚上9时,即使这样,疲惫不堪的她又一头扎到策划、写稿、剪视频等一系列的工作中,那天注定也是她一个不眠之夜。


1585106158925136.jpg


文字编辑工作者,劳心苦力,却又不着痕迹,属于明轻暗重的创造性工种。胡靖萱,就是一名在防疫后方奋战了40多天的美工编辑。她的主要工作是为微信文稿进行排版、推送,将水务人所有的精彩、励志和感动,以良好的视觉效果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面对繁重的编辑任务,胡靖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篇文章她都会将所需图片一一处理好,选择和主题相符合的风格素材,调整布局、段落格式和素材颜色,编辑完后发给同事征求意见,再根据大家的建议对图文不断修改完善。一篇报道从开始编辑到最终定稿,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期间还要仔细记录每个人的修改意见,再通过调整、比对,给出最合适的方案。有时候,灵光乍现的一瞬间,精益求精的她,又要全部推翻。


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编排设计,让她经常感到眼睛干涩、肩颈酸痛,她也往往只是滴下眼药水,活动一下筋骨,然后又伏身案头,继续投入到海量的工作中,好多次的推文,都是在熬夜至凌晨之后推出来的。



640.webp (2).jpg


杜贵峰,此次“抗击疫情、保障供水”宣传报道工作的具体负责人。为了将荆水人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英勇奋战的感人事迹以飨读者,他40余天来一直坚持在战斗的后方。


为了抓亮点、找线索,他随时和一线人员保持着密切联系,一得到信息,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会赶到现场,拍照、采访、撰稿、编排,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1月25日,清风苑宾馆(荆州小汤山)恢复供水的当天,他冒着寒风细雨,在现场一呆就是五个多小时,拍下了大量荆水人与时间赛跑、同疫情抗争的宝贵图片。回到家中后他也顾不上休息,抓紧构思和撰写新闻稿件。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反复修改,当最后一个词语落定时,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5点。


类似这样的工作,他和他的同事每天都在一遍遍的重复着,没有重复的是他们笔下的各类事迹与镜头前的各样人物。


在荆州水务集团,哪里有故事,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白天采访,夜间赶稿,披星戴月成了他们抗疫路上的鲜明注脚。在他们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下,疫情期间,公司已对外宣传报道30余篇,其中多篇被省、市,甚至国家级媒体刊载,为展现"以水为本,达善社会"的企业理念,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作出了应有的贡献。